页面

A
  1. 譚作人案專頁
  2. B 公民調查 放映(暫畢)
  3. 1. 作品:《公民調查》
  4. 2. 365封信藝術行動
  5. 3. 公民訪談錄

2010年7月5日

你拿摄影机干什么? ——DV拍摄入门

你拿摄影机干什么?

——DV拍摄入门
        
              艾晓明 胡杰

艾晓明开场白:
20053月,为纪念世界妇女大会在中国召开十周年,在香港乐施会的支持下,我 们承担了为“社会性别与发展”网络的成员做录像技术培训的项目。这个项目由我主持,胡杰主讲,一些来自妇女NGO团 体的成员参加了这个培训。本片是我和胡杰共同拍摄,胡杰剪辑完成。从中可以看到五年前作者对纪录片的理解以及与参与者的讨论。
公民维权运动在这五年间有了很多新的发展,公民影像也创造了很多新的经验。如艾未未工作室纪录 片、老虎庙新闻记录频道、福州三网友关注团成员录像等……这些不仅填补了公民记录的空白,而且创造了新的语言方式。
就此而言,我们那次培训的内容,就显得比较老派或学究气了。因为有些拍摄的要求,例如讲究构图 等,都是就常规条件而言,不完全适用记录激烈冲突的现实。但今天,有越来越多的朋友拿起摄像机投入公民运动,也希望了解记录拍摄的基本知识。因此我把上次 培训的记录上传到了网络上,仅供有兴趣的朋友、初学者下载参考。
胡杰先生画家出身,九十年代脱离体制,开始探索民间记录。他说最初是受到季丹等朋友的影响,并且参加了一位日本纪录片工作者的培训 ——这位先生到中国来,传播了独立记录的种子,且告诉人们说:现在有了很小的摄像机,个人就可以拍纪录片。胡杰说他当时想都没想,就买了第一个录像机,就 这样他拍了矿工、乡村老家被拐卖妇女,由此开始他的独立记录。在这个片子里他与大家分享了他的理念与经验。
时间过去五年,今天我看到自己的录像,实在也有点不好意思;说话那么斩钉截铁,凶巴巴的,不像跟 人讨论问题的样子。这都是在主流讲台上站久了的恶习,对自己握有的话语权缺乏反省;在此,也恳请观众原谅啊,哈。
鼓励非赢利传播分享,欢迎批评和讨论!


            纪录片文字 稿


    艾晓明:我们手里有一个机器,但是我们要想一个问题,机器是谁的,是你的吗?你拿机器要说什么,是说你想要说的话,还是你去拍摄的人想要说的话?这是非常 重要的一个问题。

胡杰:大家好,在20053月我和中山大学的艾晓明老师,在广州中山大学中文系举办了“北京+10: 中国行动”纪录片工作坊。

艾晓明:你去拍别人,对吧?你是想要别人说你想要的答案,还 是,用你的机器去替她们说话?这是我们要想的一个问题。

胡杰:为了使同学们更有效的掌握学习内容,我们剪辑制作了一个 怎样拍纪录片的教学节目。

艾晓明:你怎么表现弱势的、被害的、被排斥的这些人?

胡杰:在这个教学节目的光盘中,我们暂时不谈如何使用摄像机和 剪辑机,而是把重点放在介绍电影的基本要素,通过完成作业而掌握纪录片的基本拍摄。


    胡杰:我们的同学大多从事文字工作,为了讲清纪录片的镜头语言,先让我们引进一个比喻来进行对照分析。在我们的文字语言中,有单词和句子。同样,在我们的 纪录片语言中也有单词和句子。这个纪录片中的单词和句子就是我们所说的镜头,也就是我们从开机到关机这个拍摄动作中捕捉到的生活场景或自然画面,现在我们 来进行一下对接,把我们习惯了的文字的逻辑思维转化成镜头的形象思维。细想一下,这些电影画面和我们语言的关系。我们的语言是由名词、动词、形容词、连词 等等,由词汇组成句子,再由句子组成段落,再由段落组成文章。而纪录片也是由一些词汇组成,这些词汇就是一个一个的镜头。纪录片的句子和段落就是由一个或 数个镜头组成。例如,拉弦、火塘,缠线,大雪中的急流,雪中的山谷。在影像的表达中,这些就是镜头。这些镜头的内在逻辑的连接,就形成了电影语言中的句子 和段落。

艾晓明:我这次回去,我和我爸在一起。我爸说了一个事情,我就 觉得可以变成一个镜头。他说,我弟弟他们住二楼,他住一楼。他说,每天晚上,我爬不动楼。他说,我每天晚上会到门口去数鞋,他说几双鞋,我就知道几个人回 来了。那我们就一个特写,一个老人是吧,每天晚上睡觉前,数数鞋。一个孩子的鞋,两双大人的鞋,就知道全家都回来了。或者说只有一个大人的鞋,一个孩子的 鞋,一双男鞋不在,就知道儿子没回来。这就是我们需要去观察的东西。

胡杰:概括起来,这些电影的语言可以分为全景、中景、特写。请 注意,这里的全景,中景,特写就是我们要讲的电影语言的最基本的元素。当我们知道了电影语言、镜头和文字语言、词汇之间的关系之后,我们就要进一步明白文 字语言和电影语言之间各自的特点。纪录就是面对生活,我们要努力去挖掘那些被遮蔽的经验,纪录的力量就在这里。

我们的同学会问,我们拍摄这些镜头,怎样拍才算是好的呢,或是正确的呢?下面我们简单地介绍构图的基本要求。

首先,画面要正,不能够歪。可以用画面中的地平线、桌子的边缘 检查自己拍摄的画面是不是正。另外,要把拍摄的主要对象放在你的视觉中心。这个视觉中心可以是中间,也可以是画面的视觉黄金分割线上。

要保持摄像机的稳定,不要晃。在可以使用三角架的场合尽量地使 用三角架。

全景,特写的拍摄时间问题,也就是说,这些镜头拍摄多长时间 呢?一般地来说,空镜头,全景不少于10秒钟,中景不少于8秒 钟,特写不少于6秒钟。往往有些同学,拍摄不到足够的时间,这样就会给后期的编辑带来麻烦。当然, 这些只是基本的要求,随着你对电影语言的熟练与把握,可以创造性地使用这些构图,形成自己的美学视觉。

胡杰:刚才不知道同学们注意到没有,我引用了一个空镜头的概 念。空镜头就是没有直接记录故事或事件正在发生时期的画面。但它交待了事件发生的地点、地域、时间,或者是当事人的环境、他们的证据、用具和生活状态等 等。

阿伯:一说你就发现啊,我不说就不注意啊,这是1958年下放在蒙自九彩园农场,她当时是在那儿劳放。

胡杰:所以空镜头在纪录片中很重要,也是我们学习纪录片的第一 课。

艾晓明:假如我们用概念来讲话,我们文章的逻辑性就很强了。在 一个视觉画面里,线条、色块、形状、空间,就是我们文字中的概念,就是我们思维中的概念。我们用那些概念就可以推理,对不对?那么假如你会用线条,会用空 间感,会捕捉它的形状,会看到这些镜像的重叠、对映,你就找到了视觉表达里边的概念,这个概念就可以帮助你,三下五除二,一个图就出来了。我们说有些人非 常会抓图,有的人构图感非常强,为什么呢?因为她是用线条来思维的。她就用形状和色块来思维的。她在那一看,这个色彩构成了对比,去到了一个场所去拍外景 的时候,学会用线条,用空间,用形状,用色块,用对比,用透视,用这些方式来去构图。好我们再接着看,看这个小图这一点,你们就会发现,她找到了一个空间 感……看到没有,看到这个空间感了。

胡杰:掌握了拍摄空镜头的方法,就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去拍摄所有 发生在你面前的故事。一部纪录片就像一个复杂的机器,你要用无数的零件去组装它,而组装就是在你的剪辑机上实现的。所以,当你在现场的时候,你就要根据你 的故事,来准备这些零件,就是要多拍一些空镜头,它的全景、中景、特写,我们在这里,反复地强调了这些空镜头。

好,我们现在来总结一下,我们知道了电影语言的最基本的元素: 全景、中景、特写等等。这些就是我们电影的语言。

在电影语言中,除了全景、中景、特写这些静止的镜头之外,还有 一种运动性的镜头。所谓运动性的镜头,归结起来可分为——

推:也就是在一个大场景中让人们关注其中的一点。

拉:也就是交待清楚一个事物所处的环境。

摇:表达出甲事物和乙事物之间的关联性。

移:交待一个连续场景中的状态。推、拉、摇、移这样的概念,可 以进行扩展,或者从上向下摇,或者从左向右摇。

移就是摄像机的移动,最常见的如在汽车上拍汽车外的景物,或者 你手持摄像机,一边移动一边拍摄。

关于推、拉、摇、移的速度问题,这和拍摄现场的故事有关。一个 紧张的事情正在发生,你就不能够摇得太慢。推、拉、摇、移,都要匀速,而且要坚定,不能够犹豫不决,漫无目的。一般的来说,摇90°的角用4秒钟,180°的角用8秒钟,但在摇之前,最好要有一个5秒钟的停顿,这叫起幅。然后开始摇,最后,停止的画面也要有一个5秒 钟的停顿,这叫落幅。这样,一个镜头就完整了。虽然这是一个简单的镜头,一个简单的动作,它也是凝聚了我们高度思想后的记录。不要小看这一个动作,也许它 就是历史的标志。

胡杰:总结一下,这一讲我们讲了怎样把思维的语言转化为电影的 语言,讲了固定镜头,全景、中景和特写,讲了运动镜头,推、拉、摇、移。下面我们就布置作业。这个作业是拍摄五组全景、中景、特写,拍摄五组推、拉、摇、 移。用三脚架试一试,再用手持摄像机试一试,体会各自的不同。

同时也要注意摇的速度的快、慢,和电影上的一些镜头我们做一下 比较。拍完之后我们自己检查一下,构图是否正确?画面有没有歪?拍摄的主题是不是在画面的重要位置?图像抖了吗?起幅和落幅留足了时间了吗?



胡杰:学习完镜头的基本概念之后,也就是说学习完这些基本词汇 之后,我们开始学习分镜头。

艾晓明:那么什么叫做分镜头呢?就是我们电影工业制作的时候, 因为电影胶片很贵,电影工业是大群体制作,你就要告诉摄影师切换到镜头25:室内景、桌子,镜头26:桌上的碗,镜头27:里边一块方糖在咖啡杯里融 化了,镜头29:两个人讲话,中景,他就写出来了,这样的镜头就叫分镜头剧本。就是把镜头的大小设 计好,把运用镜头的动作写明白,这样摄影师不需要考虑剧本,我就照着拍就是了。第一个镜头比如说刘老师特写,第二个镜头胡老师半身,第三个镜头……

胡杰:分镜头,也就是说我们用一个或数个镜头组合连接,展示出 一个电影场面,我们看一个纪录片(《远山》)的片断,它用了哪些镜头来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事情:全景是村镇——中景房屋——特写——特写——中景——房屋 内的全景。在这个片断中,共用了八个镜头,通过这八个镜头的组合,我们就明白了他们的生活、地域的特点和状态,这就是视觉语言和分镜头的作用。我们了解了 这个分镜头的作用之后,我们再去看电影的时,就不仅仅是看电影的故事情节和叙述方式,也可以学习到电影导演如何运用分镜头去表达故事。

故事片和纪录片在电影语言上是完全一致的,我们可以从故事片中 很好地学习电影语言。

艾晓明:……讲得很好,就是机器打破了垄断,实际上是带来了艺 术的平等,是吧?就是拍摄的权利不再是大公司,或者是强势集团垄断了,这个艺术的平等带来什么?带来资源的平等,是吧?带来了我们象征上的平等。就是说, 我也有权利拿机器表现过去得不到表现的人群,它打破了垄断。那么我们就要考虑一个问题,当我们手中有了机器以后,当我去拍妇女的时候,当你做为一个女人拿 起机器的时候,你的困难在哪里?你要解决的各个问题在哪里,把问题写下来,这样我们可以找到针对性的办法。

胡杰:分镜头的时间长短构成了影片的叙事结构,(分镜头)也可 以很短,我们来看一个会场的镜头运用……

李潘: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2005年促进性别平等专家推荐媒体活动发布仪式现在开始,我是中央电视台“半边天”栏目主持人李潘,同时也是 妇女传媒监测网络的成员……

胡杰:镜头也可以视影片需要而长,这些镜头的长短都是由作者来 把握的。但就一般人的心理接受程度来讲,在没有故事的空镜头,在镜头的编辑时间上,特写一般是3秒, 中景一般是5秒,全景是8秒。这里要请大家 注意的是,在我们拍摄纪录片的过程中,会遇到突发性事件(河北定州绳油村村民拍摄影像),这时就不容许你一个接一个镜头从容地去拍。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 一个长镜头来记录眼前发生的所有事情。

这时你要注意安全,要注意保护自己,同时要找到一个最佳的拍摄 角度。镜头尽量的稳,拍不到上面可以拍地面,拍脚,拍腿,甚至这时候不关机而仅仅记录声音。

一般说来,纪录片有三种,第一种被喻为“墙壁上的苍蝇”,也就 是说拍摄者不干预事态的发展,而是像墙壁上的苍蝇一样去观察;第二种类型是干预性的记录,也就是说,在面对弱者被歧视,或者不公正的社会环境中,记录者不 仅仅记录弱者的抗争,而且站在弱势群体的立场上,支持他们的抗争,维护他们的权益,并且记录整个事件的过程。

艾晓明:就是说,你给自己的一重任务是你希望这个纪录片非常复 杂,你的摄影机能把这个复杂性表达出来。另一方面,你还有一个一般的艺术家不去承担的使命,就是说你还希望改变它,你希望改造,希望我对这个事情的认识不 是说让它复杂到它就那么复杂的程度,而是说我希望能够改变这个事情,我希望能够影响这个事情,如果说这个事情是很不好的话,我希望有社会力量给它们带来改 变。

为什么呢?因为,比如说我们看了周浩(《厚街》作者)的片子, 我觉得其实里面有一种很深的人道关怀。他让我们看到了那些人,其实我们心里很不舒服,我不知道你是不是这个态度啊,但我觉得起码不是一个很简单的表达。当 我们看到一个警察把一个人踢到那里的时候,我是非常非常非常强烈地反感,因为我觉得这是非常侵犯人权的、暴力的举止,是不应该允许的。但是我们看见了这个 影像,才引起了我们非常强烈的反应,是吧?那说到我刚才说到的问题,如果一个理想很容易实现,那就不叫理想了,是吧?那三下五除二社会没什么问题就解决 了,所以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我们非常需要学习纪录片的这种态度。所以我们再次感谢你今天带来了这么宝贵的经验。

胡杰:第三种是通过历史的见证人,或者留下来的资料,挖掘历史 那些震撼人心的故事以警示当代人。(《寻找林昭》片断)

纪录片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展示出了人们难以预料的真实。这一 讲的作业是,运用我们所学的电影语言,进行分镜头的拍摄练习。也就是说,运用我们第一讲所学到的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的知识,与我们第二讲所学到的分镜头知 识,你可以选择一个街头、工厂,或者是乡镇,或一个单位、家庭,进行一次拍摄的实践。拍摄完后,自己检查一下,你用了哪些镜头?这个场景交待清楚了吗?构 图有力量吗?人物的特写感人吗?

李爱玲:项目的理念是,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

胡杰:没有拍过的,我希望你们不仅要拍,而且一定要认真完成作 业。这上面写得非常清楚,咱们的作业,就是课堂作业,就是训练用全景、中景、近景、特写来表达一个生活的场面和一个人物,那我们下周呢,就有一个题目叫 “我的同学”,要把今天所学的知识都运用到这里面来,然后我们拍,拍完了以后呢,下午交作业。交作业是怎么交?就是在电视机上交。


胡杰:上面我们学习了镜头的基本元素和分镜头。在结束的时候我 们还讲了镜头的长度,以及在特殊情况下不要关机,这样的经验,为什么在特殊情况下不要关机呢?这就是涉及到录制声音的问题。也就是说,即使没有画面,只有 声音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一讲,我们就讲声音。

声音在纪录片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元素。我们所指的纪录片不仅仅是 注意画面,而且要非常精心地注意到声音,甚至我们要像拍空镜头那样去录制声音。这个声音指的不仅仅是人们的谈话、对人的采访,也要包括劳动中的声音、娱 乐、文化和自然之声。

这是录制一个边境小镇早上的声音。

在我们的后期制作中,这些声音不仅仅可以成为配音,或者是对声 音的记录,甚至会成为我们影片的主题。

这一讲的作业是,你去车站、码头,或者大街上,结合所学的镜头 语言,拍摄十种不同的声音,回来听一听,看一看。原来这个世界的声音是那样的丰富、有表情、有性格。



胡杰:采访是我们纪录片的主要手段,但这里要提醒初学者的是, 你到了采访地,应该注意,要充分地拍摄被采访者的生活、工作环境。实际上,这里所有的景物,都在对我们讲述人们的故事,诉说着他们的生存状态和处境。

在生活场景中进行采访,不只是一问一答,而是你眼前的一切都向 你的摄像机展开,这也是我们前三讲中所讲述的内容。
(对城市清洁工的采访)

胡杰:你除了每天在这儿工作以外,还干些其它的什么工作?

清洁工:干其他,脏极了,马路打扫,后来保洁,一天保三次洁。

胡杰:我们这一讲,主要讲的是对当事人的采访。要掌握的是在采 访中的构图、声音和形式问题。先明确一下静态采访的构图。所谓静态采访的构图,基本上有三种:全景,就是从头顶到膝盖;中景,是从头到肩,这是一种最常见 的采访方式;特写,就是从前额到下巴。

上访者:他们每次都派人看紧我,不要我上访,天天把我乡里面的 人,当地的书记,天天坐在我家里,守着我,不要让我上访,我这次是偷偷来上访的,扒上火车来的。我没有办法,我家老公死了,他们已经破了案子……

胡杰: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构图。这要根据纪录片的内容和导演的 美学意图而定,受访者的方向可以是正面对着采访者,这样会形成直接面对观众的效果。另一种受访者也可以面对画面外的提问人,使观众成为聆听者。采访中要注 意,当你同意,或者是鼓励被采访人继续讲下去时候,千万不要同时发出声音,而是要给予视觉上的回答,比如用点头、微笑来回应受访者。采访时还要注意被采访 人的生活场景和特点,尽量把他们安排在他们的生活场所中进行采访。构图可以用全景或中景,以便反映出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采访者不是代表你自己,而是代 表着观众和历史。

上访者:当时如果这案子实事求是地判,我也没有饭吃,我也得去 下岗。这就是法官背后的原因,心里话。

艾晓明:但是我想讲一个和胡老师不同的观点,就是你心目中的观 众是什么性别的观众?你去满足哪一种观众的反应?你代表哪一种性别的观众提问题?比方说我们做新闻采访,这个和新闻采访是一样的,在采访里面,一个采访有 一个消息提供人,当你去采访一个事件的时候,你会不会考虑这个问题是女性的问题还是男性的问题?当然,我们做妇女工作的,很多都是妇女的问题,那么提供消 息的人,有多少人是女性?有多少人是男性?我们看到很多女人的事情是男人在讲,是男人成为消息提供者。

胡杰:关于如何采访的技巧,有这方面的专业书籍,这里我们就不 讲述。我们只讲述采访的形式:有事件现场的采访、有生活中的采访、有行进中的采访。我们要求采访要生动,注意发现我们不了解的深层的问题和别人想像不到的 事实。如果说纪录片中有哪些是好的采访,我们可以做如下总结:最好的采访就是在拍摄现场中,人们对着你的摄像机进行倾诉、或者是愤怒、或者是争论、或者是 在自我反省,自言自语。对于一个有经验的拍摄者来说,在一个复杂、混乱的场景中,他既可以拍到主要的场景,又可以拍到旁观者的表情。  

拍摄者可以判断出事件的发展,并拍摄到酝酿事件发展的过程。比 较好的采访,被采访者处在工作和生活的状态中,他同时在讲述着自己,这样的画面比较生动,充满着生活的气息。最常见的采访是坐下来,摆好机器,一对一或者 一对二的采访,这样的采访比较死板,但却是最常见而最有效的,它可以使双方很从容地在回答和探讨问题,这是一种最常见的方式。

我们虽然讲的是采访,但是我们逐渐地开始涉及到了一个问题,也 就是说一部好的纪录片,不仅仅是去拍一个事件,或者是一个事件的过程,而是要引导观众进行思考,探讨我们的生活。

采访中的注意事项:要避免噪音,选择好光线和拍摄角度,要用平 等的态度采访所有的人,采访前和采访后都要注意补拍空镜头,包括采访者的纪念品、劳动的用具、事情的证据、生活中的环境,拍日出、黄昏、街巷、街巷中的灯 火等等,这些都会在片中构成一种丰富的意境。

胡杰:作业:

第一,在室内进行采访,用两种方式,一种用三角架进行采访,第 二是手持摄像机进行采访。注意采访人的构图,他们的全景、中景和特写,以及拍摄这个家庭和主人公有关系的、有特色的空镜头。

第二、在室外采访,练习对街头的行人的采访,练习同时采访多 人。通过以上的练习,你或许就会感觉到视觉和听觉的一种节奏感,会对光线有一种感悟。如果你能够把握到了这样生活中的一种韵味,把我们所学的知识结合起 来,尝试着拍一个短片。

老师:海上有很多鱼死了,死在那儿了,一个小孩就扔那个星鱼,然 后那个有个大人就跟他说,这满岸都是鱼你扔得完吗?那个小孩就说,我扔一条是一条,我的行动对这条鱼有价值。那我们NGO的 工作其实也是这样,我不能成就一部二十年以后有价值的作品,但是如果我今天记录了我的工作,我可能会对其他的NGO有 启发,就对未来积累了一个基础。所以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来讲,我们今天做的在未来会有价值,会有作用。

 
胡杰:纪录片可以 有多种意义,我们可以用它来观察生活,记录工作,为弱势群体发出声音;纪录片的精髓在于,有力地运用影像语言,为历史和社会作出见证。

当我们初步掌握了一到四讲的基本知识,并在作业中获得了自己新 的感知之后,我们就可以选择一个题目,进行纪录片的实践。

你现在就是导演。

我个人的经历是这 样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学会拍摄纪录片。

剪辑也就是我们常 说的后期制作,就是我们用拍摄到的素材和手中的资料,讲一个生活中的故事,呈现人们的生存环境,他们的精神状态。在一般的情况下,剪辑的步骤是这样的:

第 一,                先看 一下自己拍摄的素材,进行一下详细的记录,记录拍到的场景、重要的对话、采访和空镜头。

第 二,                明确 你所拍的纪录片要讲述的故事,也根据自己所有的素材,设想片子的开头与结尾,这很重要。然后,再根据素材,进行中间部分的安排,把事件和场景分几大块进行 结构。


第 三,                先进 行纸上的编辑,也就是在纸上画出思路,画出内容,进行调整,并且设想每一个段落中的高潮与悬念,到编辑机上实践出来,这是一个细化的过程。

我个人的建议,作为一个独立的纪录片导演,应当既是导演,又是 拍摄者,又是编辑者。因为通过这样的实践,可以更快地掌握纪录片内在的美学关系。

在电影的剪辑中,有一些通常的模式,这里我们简单介绍几种:一 是,动接动,也就是一个运动的画面,接另一个运动的画面;第二是,静接静,就是一个静止的画面,接另外一个静止的画面。这样的衔接,可以造成一种视觉思维 上的光滑感,不会让观众产生一种画面上的迟滞和不协调;第三,同一意象的画面相连接,比如行云接流水;第四,同一精神状态的影像的连接,如表现自由的感觉,江水、洗浴,飞机 。

另外,相同的剪接在不同的音乐中也会造成完全不同的感受。这个 我们可以自己做一下实验。

纪录片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它的风格和形式,纪录片从它诞生的那一 天起,它就肩负着记录社会生活的一种责任,当普通人也有机会拿起摄像机时,他们就有了对公共生活发言的权力,而他们的影像纪录就会成为公共价值和历史记忆 的一部分。我们作为NGO的工作者,应该让摄影机服务于我们工作的社区和弱势人群。

以上我们只讲了纪录片入门的一些基础概念,在当今社会,有很多 人第一次拿起摄像机,他们就拍出了震撼人心的作品。

我们预祝大家拍出自己有力量的作品。

         
                                     2006年3月24

鸣谢:黄海涛、郑岩芳 、杨翊、吴丽、候文翔、陈培浩、周丹、颜瑜
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网络“北京+10”协调小组
香港乐施会
© 欢迎非赢利性质的转载,请注明来自牛博国际/艾晓明的博客
http://www.bullogger.com/blogs/XIAOMINGAI/

没有评论: